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>丽水清风>>莲花灯>>家风家训

【浙丽·家风家训】勤政廉政篇

遂昌长濂村郑氏:济世以德 捐身以劳

发布日期:2018-03-12 来源 :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

  郑秉厚府第

   

 

  长濂村

   

  长濂村位于遂昌县城东10公里,作为遂昌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,这里至今留存着鞍山书院、郑氏宗祠、郑秉厚府第、赤山庙、钟鼓楼、公正亭、九曲濂溪等古迹名胜。郑氏家族从唐末避战乱迁入至今,已在这繁衍了千年。


  悠悠千年岁月,郑家的传承却从来没有断过。“济世以德,捐身以劳”正是郑氏家族多年传承的家风。


  先祖出于郑地为避乱隐居于长濂


  根据《长濂郑氏宗谱》记载,郑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封同母弟友于郑地(今河南郑州),为郑恒公,子孙因以为姓。郑家在唐代是望族,唐末,郑家先祖郑叔辅为台州刺史,家居余杭,广明年间,黄巢攻陷长安。乾宁二年,董昌反叛,在越州称帝,两浙大震,郑叔辅的5个儿子携家南迁避乱,其中郑如山迁居到了遂昌杭头(今渡船头一带)。郑如山传至第五世郑仲宁,其子郑再贤迁居古市,而郑再贤的元孙郑宾公迁居长濂,成为了长濂郑氏的始祖。


  郑氏一直以来都是积德行善之家, 郑家少年自少就受到极好的仁义道德熏陶。家谱记载,始祖心厌纷华,性喜恬淡,积德行善。七世孙乐善好施,更有隐德。十五世孙与物无忤,被誉为处州的“仁让世家”。


  循吏直臣郑秉厚不畏权贵秉笔上疏


  在遂昌长濂村人的历史记忆中,土生土长的郑秉厚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位明代著名的循吏直臣,从19岁开始求学,一路加官封爵,政声显著。他以“济世以德,捐身以劳”的品德,名闻朝野。


  据墓志铭记载,郑秉厚生于明嘉靖十四年(1535),他“生而早慧,特达迥异庸凡。”自幼就懂得尊敬长辈。父亲教书授字,他“一过成诵”,记忆力极强,又善于写文章,被誉为“栝苍一枝”,府试傲居榜首,乡试名列第二,36岁中辛未科进士。对父母十分孝顺,父母亡故他“哀毁几绝”。


  郑秉厚曾出任江西南丰县令。到任前,江西南丰的老百姓因穷而造反,县衙里为此专设戎府,拥兵以镇压,后来起义虽已平息,但官兵却不撤去,他们桀骜不驯,残害百姓,竟在市场肆暴杀人,而有司则畏惧异常,不敢过问。郑秉厚任县令后,严肃法纪,置之以法,杜绝说情,不给通容,并上奏当权,罢去悍将,撤去戎府,使县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


  除此之外,郑秉厚痛斥豪强,堵塞弊源,抑制他们并吞与盗卖官田的不法行为,取官田而均分给绝粮者,解民于倒悬,贫苦农民得以为生。


  由于郑秉厚宦绩卓著,贤声远闻,仅六年就被征调到朝廷去任职。郑秉厚到达京城,身居垣谏,直声震世。郑秉厚虽官职卑微,却敢于谠言宏议,直疏上奏。作为吏科给事中, 郑秉厚敢于对当朝的首辅张居正及时掌东厂、司礼监兼总管宫内外事务的冯保心腹进行参劾,并谤及此两位高官,这充分体现了郑秉厚不畏权贵、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而秉笔上疏的大无畏精神。


  之后,郑秉厚在闽右任参议分守建南。他又“以爱民造士为务”,为诸郡邑长所钦敬、百姓所爱戴;郑秉厚在贵州兵备副使任上,“推以赤心”,恩威兼济而更重“以礼化之”,不滥杀无辜,终使苗夷“望风率服”。


  万历十五年(1587)三月十九日,郑秉厚殉职在江苏淮安的运粮船上,时年52岁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)三月,遂昌知县汤显祖应其子郑孔授之请,写了《大中大夫苍濂郑公神道碑》,记载郑秉厚感人的事迹,赞诵其事亲至孝、“坦衷邃识”、勤政爱民的高尚节操。


  文脉骨气传于后世先辈曾投身革命战争


  直至今日,长濂的许多郑家人都认为,郑秉厚将文脉和骨气留给了长濂村的子孙后代。


  在如今的长濂村里,记者听到了地下党员郑来德的故事,作为郑家的子孙,他传承书写了郑氏家风。


  革命战争时期,长濂村是中共宣平县委和遂昌县委的主要活动地之一,1927年底,中共宣平县委委员吴谦、中共地下党员吴火进入遂昌东乡秘密活动,物色到长濂村郑来德等一批先进人士,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,进行思想工作后,郑来德等三人先后入党,郑来德成为长濂村第一名地下党员。


 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,郑来德少读诗书,家境富裕,是远近闻名的豪绅。入党后,郑来德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,在本地开展工作。他或以游山玩水为名,或身背罗盘以“踏地、看风水”为名,出没于各个村庄,打探消息。他投身革命武装队伍,与其他地下党员一起,为组建遂昌红军游击队尽职尽力。在县委安排下,郑来德组织老百姓一面广泛收集鸟枪、大刀、长矛等武器,一面自制土枪和火药,不畏危险,夜以继日地奋战。更为难得的是,他甚至变卖家产换取银元,送给红军联络员,资助吴谦购买枪支。193095日,遂昌红军游击队与宣平红军正式宣布起义。


  除了郑来德,还有郑光义,这位1924年出生的长濂郑家子弟,在1948年入党,1949年进入解放军第一航空学院,作为第一批学员跟随苏联教官学习航空技术并担任航空教员,在抗美援朝期间荣立三等功。


  先人已去,长濂村留下的古老建筑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。旧日郑秉厚府第、郑氏宗祠,廊间古朴沧桑的味道仿佛能带我们回到那个年代。郑家人的家风,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。(蓝张春苗)


分享到: